今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簡直是大亂斗現場。比亞迪銷量依舊出眾,傳統車企新能源品牌陸續跨過月銷萬輛的門檻,零跑汽車、哪吒汽車等新勢力車企平穩保持月銷過萬輛的成績。新能源汽車成為越來越多普通家庭的出行選擇,已經逐漸從嘗鮮者的“玩具”身份轉變為更多消費者的實用“工具”。
然而,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對傳統汽車維修行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也給汽修產業的未來前景抹上了一層陰影。
傳統汽修面臨淘汰困境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821萬輛,占汽車總量的5.5%。從短期來看,傳統汽車占比更大,汽修行業似乎沒有太大的生存危機,但是隨著燃油車的報廢,以及國家節能減排、排放法規等硬性要求下,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將逐年攀升,而傳統汽修行業的發展速度則逐漸放緩,這讓對于那些依靠燃油車為生計的傳統汽修門店面臨淘汰困境之中。
首先,傳統汽修行業的客戶群體大多為中老年人,而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維修需求,年輕人則更為活躍。由于客戶群體的固化,傳統汽修行業難以拓展年輕市場。其次,傳統汽修的主要利潤是來源于燃油車的維修及保養,而相比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維修保養頻率會降低很多,其盈利的空間及傳統汽修人的數量或都將面臨大幅減少。最后,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在構造和技術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傳統汽車維修流程相對簡單,更多的是機械部件的拆卸、更換和調試。而新能源汽車構造復雜,維修時需要更多的電子診斷和編程操作,需要技術人員具備更高的電子技術水平。
新能源汽車售后市場短缺
雖然新能源汽車銷售火爆,但維修保養的問題也備受關注。近兩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售后問題已引起消費者的嚴重不滿,成為投訴的“重災區”。許多消費者抱怨配件價格過高,修車費用甚至超過車輛本身的價格。
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售后市場的培訓機制和機構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速度不匹配,導致無法跟上需求。此外,維修人員的知識更新緩慢,無法跟上技術進步的步伐,市場上新能源汽修人才的供應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導致人才缺口大,這些問題都制約了新能源汽車售后市場的發展,也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在汽車行業迅速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汽修和新能源汽修都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而新能源行業必定是大勢所趨。但同時,白云梁老師認為,二者之間不是簡單的“淘汰”與“短缺”的關系,而是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過程。
首先,傳統汽修和新能源汽修都有其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傳統汽修行業經驗豐富、技術成熟,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傳統汽修將面臨維修范圍縮小和市場需求下降的挑戰。而新能源汽修作為新興行業,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但缺乏成熟的維修技術和經驗,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
其次,傳統汽修和新能源汽修可以相互補充,形成完整的汽車服務產業鏈。傳統汽修可以為新能源汽修提供基礎維修技能和經驗,同時也可以為新能源汽修提供更加多樣化的維修服務。而新能源汽修則可以為傳統汽修提供更加先進的維修技術和設備,推動傳統汽修行業的升級和轉型。
最后,要解決新能源汽修之間的人才短缺問題,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一方面,可以通過加強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培養更多新能源汽修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培養傳統汽修里具有經驗和技能的人員,來緩解人才短缺的問題。
總之,傳統汽修和新能源汽修之間并不是簡單的“淘汰”與“短缺”的關系,而是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過程。只有通過加強人才培養、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才能實現傳統汽修和新能源汽修的互補發展,滿足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