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緊扣經濟發展脈搏,深化產教融合,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在科教興國戰略中找準坐標、厚植優勢、彰顯貢獻,加快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能工巧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走進山東五蓮縣一家農機企業的總裝車間,幾名職校學生正在學習安裝線路。怎樣減少磨損,如何經得起行駛顛簸?通過實踐教學,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近日,2024年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山東等地舉辦,深化校企合作,成為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源源不斷輸送能工巧匠的生動縮影。(6月1日《人民日報》)
中國式現代化教育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和基礎工程。職業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暢通學生技能成長成才渠道,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當前,從傳統產業到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從科技創新到工程建設,都離不開大國工匠,職業教育作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承載了重要的使命。
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其中,科技是關鍵、人才是基礎,而教育是根本。各地各部門要從根本上認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宏觀統籌,將職業教育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規劃,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緊扣經濟發展脈搏,深化產教融合,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同頻共振,在科教興國戰略中找準坐標、厚植優勢、彰顯貢獻,加快培養適應新質生產力要求的能工巧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職業教育要結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求,以產引教、以產定教、以產改教、以產促教,不斷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要把準產業與教育的發展規律,對標國家戰略部署,對標支柱產業發展需要,對標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要求,把論文寫在田間車間,把課題立在行業企業,把成果用在生產一線和教書育人上。校端培養人才必須面向產業實際需求,企業也要積極主動走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與學校共同投入、共同開展專業規劃,共同開發建設課程、共同組織教學實施和實習實訓,實現教育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的同頻共振,與經濟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以高質量職業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加快培養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夯實人才支撐,是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使命。高技能人才在新質生產力形成中占有重要位置,職業教育要增強職業教育服務能力、優化辦學模式,對標新質生產力人才需求和產業發展,不斷進行適應性變革及調整,開辟新質生產力教育的新賽道,培養更多適應現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能人才,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提升,真正發揮助推器、支撐力的作用,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發展職業教育,既是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又旨在滿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要。面對時代賦予的新使命,職業教育應擔起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人才“蓄水池”功能,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彰顯職業教育的新擔當,培養更多優秀技能人才,為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人才保障。(潘鐸印)
來源:勞動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