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選擇專業的時候都會非常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今天白云梁老師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選擇專業的時候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到底是興趣重要還是就業前景重要。
1.自己所選擇的專業對于自身身體狀況、性別、選考科目等方面的限制:一般對考生有哪些具體要求,在各校的招生章程中會予以公布,考生填報志愿前要詳細查閱。
2.所報的專業將來的就業前景如何也是大多數學生都會考慮的問題。考生報考一個專業技能肯定是為了將來畢業參加工作能有個一技之長,所以將來的就業率,就業的薪酬待遇,晉升前景這些一定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3.要結合家庭經濟情況來參考填報專業。需要聲明的是,不同的專業,收費差距非常大。目前軍校生不收費且每月還要發津貼費,公費師范生不收費,農林專業收費低且每年還有相應的補助金,藝術類專業的收費就比較高了。所以,如果家里非常困難的學生想學藝術的話可能真的沒有讀師范類的性價比高,當然最后取舍需要綜合來看。
4.關注一下未來十年我國急需哪些方面的人才。通過閱讀書籍或者找老師詢問的方式了解未來十年哪些專業畢業了就業會不存在問題,沒有那么內卷,供不應求,這樣的職業發展才會越來越輕松,而不是處于供過于求的人才市場中,內卷太厲害,只會事倍功半。未來十年高新技術人才、信息技術人才、機電一體化人才、農業科技人才、環境保護技術人才、生物工程人才、國際經貿人才、會計師、電腦系統分析家(網諾管理專家)、中醫藥專業人才、咨詢服務類人才、索賠估價員、老年醫學等相關專業的人才都會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5.一定要盡可能的了解清楚專業。很多人只是從字面意思上去了解專業,很多專業必須要深入了解才能夠明白具體是學習什么的,而不能既簡單的通過字面意思去理解,比如說“信息管理”這個專業吧,很多人以為是搞計算機的,還有人認為是從事國家安全工作的,再有“生物科學”和“生物工程”都包含“生物”,兩者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一定要了解清楚,不要望“名”生義。
6.一定要以終為始的去學習專業內容,并理論聯系實際。很多專業書籍內容寫的天花亂墜的,但是學完了可能還不知道具體講的是什么意思,所以一定要動手實操,并要帶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學習和提升。
7.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專業。比如有的學生喜歡文科類,比如英語、西班牙語、播音主持專業都是很好的選擇,如果自己的愛好是這些卻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又去報了理工科的機電一體化等專業,那想必學習效果不會很好。
至于選擇專業時到底是興趣重要還是就業前景重要,如果能兩者結合肯定更好了,如果必須只能取舍一個的話,我覺得興趣比就業前景更重要,任何專業存在即合理。任何行業只要你能憑興趣堅持,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