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是你人生里的第一個重大抉擇,將極大程度決定你未來的就業方向,梁老師面對高考專業選擇的咨詢時,還是總被提問“適合男生/女生讀的專業是什么”,這是錯誤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暴露了一部分家長和學生對選專業的誤解。
選專業很大程度上意味著,你要選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正確的提問方法應該是,“我這樣的人,應該選擇什么專業?”
1、專業不分性別
沒有專業的適合與否是與性別有關的。前段時間有所警察學院出臺了自己的招生政策,限定只錄取15%的女性,也就是說,85%的錄取會傾向于男性。在全網引發了熱烈討論。
對此我想說的是,制定規則的人,如果看到警察系統內優秀的女性警官的努力和貢獻,就不應該粗暴的以性別劃分錄取線。還有一些支持的評論說,這種錄取比例劃分是處于對女性的關愛,因為警方工作繁雜而辛勞,應該優先男性處理。但更為合理的方式是,應當將選擇權放回女性手中,不能讓志愿成為女性警官的人們直接喪失選擇權,不應該用這種想當然的刻板印象阻絕女性的職業發展。
2、女性可以做任何她們想做的事
回答我們本次的討論中來,為什么說不能簡單的以性別來劃分職業,而應當以每個人的特質來進行選擇呢?
多數以“男生/女生適合的專業”為劃分的帖子總結,推向男生的總是高度不確定性的、應用范圍廣泛的、目前就業強勁的專業,而推向女生的,則是從傳統的“穩定事少,容易照顧家庭”的專業,例如會計、護理、親子教育。并不是說以上的職業不好,而是說,劃分的原則出錯了。
我們應當相信在現代教育的氛圍里,任何人都有機會成為某個領域出色的人。
因此,女性不應主動放棄在某個領域追求出色的機會,如果你不對這個專業不感興趣可以不選,但也不應該用刻板印象去放棄選擇這個專業的權力,弱化女性自身的競爭力。
3、適合自己的專業都是好專業
那我們應該如何選擇專業?專業挑選這件事,最理想的狀態是適合自己的。
不是分數最高的那個職業,或者說暫時就業強勁,最熱門的那個職業,就是你應該選擇的專業。
因為所謂的“熱門/冷門專業”,其實是一直在轉化中的。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個大約十年的起伏時期,而你有四年的學習時間,如果你入學時選擇的熱門專業,在你畢業之后的幾年內變成冷門了,那時候應該如何?
如果你根據這個隨時在變化的原則選擇了一個不喜歡、不適合的專業,你的大學,以及未來的職業之路,都會面臨比較痛苦的磨合及轉型之路,更為聰明的方式是,在一開始做選擇的時候,就規避掉這種風險。
所以在選擇專業的時候,喜歡和擅長,一定要優先于熱門。
4、不知道喜歡什么專業怎么辦
進入這一步時,很多人的困惑會是,“我只是個高中生,我不知道我喜歡什么,和我擅長什么”。
這個問題也的確很好理解,高中這三年,所有考生幾乎都是面向分數的,知道很多習題的解答方式,但面對這道人生的選擇題時,并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題。
認識你自己是哲學課的終極問題,也是人一生的功課,但此時此刻,你必須提前作出判斷和選擇。
你是理性思維者還是感性思維?你擅長處理抽象的事物還是更喜歡著手實際問題的解決?你喜歡推理論證還是更具備社交屬性?你擅長處理數字還是文字畫面等描繪型的事物?...
諸如此類的提問能夠幫助你了解自我,探求出你的內在熱情和擅長的特質在什么方向。
如果你對此思考的不多,推薦兩個專業的職業測試:
MBTI職業性格測試
MBTI性格測試(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是美國學者邁爾斯和布里格斯在瑞士心理學家榮格在1913年提出的人格類型理論基礎上發明的,是一種迫選型、自我報告式的性格評估理論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們在獲取信息、作出決策、對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動規律和性格類型。每年使用者多達200多萬,新增學術著作100多篇,超80%世界500強認可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Self-Directed Search,簡稱SDS),由美國著名職業指導專家約翰·霍蘭德(John Holland)編制。在幾十年間經過上百多次大規模的實驗研究,形成了人格類型與職業類型的學說和測驗。該測驗能幫助被試者發現和確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專長, 從而科學地做出求職擇業。
以上就是關于女性該讀什么專業這個問題的回答,選專業關乎自己的人生走向,梁老師建議大家都重視起來,不要在專業目錄上隨便勾一個就選了,希望考生都能理智一點,從興趣愛好、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等實際出發,選出適合自己的專業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