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促動技術之服務育人工作探究”主題線下培訓在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的學術報告廳進行。學校邀請到國家人社部促動師職業能力高級認證促動師、國際促動師協會( WFA) F5認證促動師、廣東省企業培訓研究會務理事、WFA廣州分會會長鄭鑫巖,來校開展了此次關于“促動技術之服務育人工作探究”主題的線下培訓,培訓對象主要為學校副科以上管理干部、實習部長、班主任工作室負責人等。
鄭鑫巖老師在2012年成為一名職業行動學習促動師(facilitator),并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各大企業行動學習課程及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完善有關行動學習的專業能力和相關知識體系架構。
2013年作為核心成員參與籌劃組建行動學習專業組織——國際促動師協會(簡稱WFA),并參與制定了行動學習促動師的三級培養體系,參與制定促動師認證的相關標準,牽頭策劃人社部下屬機構中國職協開設促動師職業能力等級認證,設計研發促動師培養的相關課程并作為授課導師講授了我國第1期促動師職業能力等級課程(初中級連讀班)。
此次“促動技術之服務育人工作探究”主題的線下培訓,是依據德育研討會工作計劃進行的,讓教育工作領導者了解什么是促動技術,促動技術對于他們進行學校管理、學生管理的應用幫助,建設出更適合服務育人工作的人才。本次培訓會共分為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個階段是熱身階段,鄭鑫巖老師首先用假如我們來自外星這個話題進行引入,讓學員們在思考中了解促動技術是什么;學生管理方面出現問題的原因?
第二個階段是團隊組建,每個學員進行分組,選擇出團隊的組長和記錄員,確定團隊口號、LOGO、規則等。
第三個階段促動體驗,進行一些便利貼小游戲,寫下自己遇到的問題和處理方法,并進行分享和群策群力。
第四個階段進行促動主題,讓成員確定組內成員確定一個共同困惑的問題進行研討建議,繼而進行分享組內成果。
最后一個階段,鄭鑫巖老師就之前進行促動技術之服務育人工作的經驗故事進行分享,讓學員體驗促動技術工作坊的實施過程,了解促動技術在德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探討促動教學模式的特點等。
其中,鄭鑫巖老師表示,學生是一個具有自主意識且知識、思想層次具有差異性的群體,我們要根據學生層次,使用不同的提問方法,同時,他們的思維表達也需要一步步慢慢引導、訓練。
因此,他分享了構成促動型班會課的四大核心要點和課堂“六共”設計框架,幫助學員更好的處理好師生問題。
促動型班會課的四大核心要點分別是:
提問導向(提問問題簡明無歧義并具一定邏輯性)、
團隊參與(學生充分參與研討)、
規則維護(評判內容不分對錯,但必須確定并遵守研討規則)、
結論未知(教師與學生進行探索研討出結論,而非課前確定);
課堂“六共”設計框架,分別是:
共惑(聚焦師生共同的困惑,設計教學目標、流程)、
共鳴(痛點,學生認為難以解決的問題;利點,學生認為可以掌握并對自己有利的;趣點,時下熱點或新奇事物等可以讓學生關注的事)、
共享(老師的分享必須具有基本的價值觀和是非觀念,導入必要性的知識點;學生的分享必須對事情的初試點和看法)、
共創(老師可以給出思路框架,學生在框架內進行共創、或內容補充)、
共省(學生總結收獲,老師總結課程要點和流程回顧)、
共行(課后行動和監督確認)
最后,趙順靈副院長進行總結講話。趙順靈副院長表示已經兩次聽過鄭鑫巖老師的促動技術培訓,相對于第一次培訓關注的是促動技術的相關細節,這次培訓更關注到的是促動技術對于關系轉變的重要性,世界在不斷變化發展中,學校內外部環境也在不斷變化著,若是我們不隨之改變,關系矛盾也會隨著拉鋸開,所以我們要利用好促動技術適應變化,在專業教學上和師生關系認知上,教學設計、流程要更加具有多變性,根據學生的層次進行引導,共情共商共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實現學生發展。
趙順靈副院長最后希望各位學習的成員在學習之后,在工作中有意識使用此次培訓成果,利用促動技術解決問題,培養成員,促進學校未來發展。
在這次培訓中,參與培訓的學員積極參與,主動思考、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順利完成此次培訓,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