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于【歷史回眸】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改革開放中誕生(1989-1993年)的講解
版權申明:內容經本站梁老師重新整理編寫,其它網站請勿復制和轉載!(請勿侵權,尊重勞動成果)。
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前身是1989年9月謝可滔先生在白云區江村創建的廣州白云應用技術學校。20世紀80年代末,我國改革開放進入第二個十年,珠三角以其毗鄰港澳、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優勢及兼容并蓄的嶺南文化,成為吸引外商投資辦廠的熱土。伴隨投資辦廠浪潮,大批企業應運而生,而在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同時,也出現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劇增。另一方面,技能人才因職業技能匱乏而無法就業。正當其時,當時年僅22歲的謝可滔,敏銳地觸摸到市場的呼喚,懷揣“為平民辦教育,為市場育英才”的夢想,開啟了他的創業征程。開辦初期,學校租用原177部隊醫院的培訓中心為校區,最初只開辦了短期培訓班,首批培訓班僅有8名學生,5名教職工。這是白云教育事業的開端,是白云教育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177部隊醫院內教師辦公室
177部隊醫院內原校址
白云教職工合影
讓少年犯有一技之長
這一時期,白云應用技術學校主動承擔服務社會的職責,面向在押服刑人員和強制隔離戒毒人員,開展以回歸社會為目的的就業技能培訓,提升其就業技能和融入社會的能力。1991年8月,學校在廣東省少管所設分支教學點,開設服裝裁剪、發型設計、機械維修三個短期培訓班,組織教師送教上門,為近百名犯罪少年提供就業技能培訓,讓犯罪少年有一技之長,將來能夠自食其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候志祥老師與學生在實訓場門口合影留念
少管所分教點開學典禮
服裝機修班的創始人黃澤祥、植炯輝、卜建華
有教無類,桃李芬芳
白云應用技術學校還面向殘疾青年提供公益性非學歷就業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1991年,一位拄著雙拐的殘疾女青年,懷著極大興趣來白云應用技術學校參觀,后選擇報讀了車縫培訓班。參加學習后,她感覺自己文化理論水平不高,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車縫班陳達紅老師了解這位女青年的情況后,主動抽空為她補課,背著她上三樓學習,關懷她的飲食起居,后來這位學員也樹立了信心,找到了學習的方向,跟上了學習的進度,完成了規定的培訓課程。
1992年,廣州市白云工商技師學院開設了服裝機械維修、制鞋工藝、汽車摩托車維修等11個專業(工種)短期培訓班,還在短訓班基礎上開設半年制中專課程班和一年制大專課程班。自創辦四年來,白云應用技術學校抓住地處城鄉結合部,地域廣、富余勞動力和三資企業多的特點,在所屬各鎮半分教學點,開設了包括機械維修、剪裁、制鞋等在內的一大批社會急需的專業(工種)短訓班,培訓了各類學員1萬多人,取得了較顯著的社會效益。1990年10月,白云應用技術學校被廣東省勞動廳評為“先進就業訓練單位”。1993年,白云應用技術學校被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廣州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成為國家勞動部首批命名的“全國重點就業訓練中心”。
殘疾人學生江女
陳達紅老師在指導學生
【學校介紹】廣州白云工商技師學院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