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電競專業成為增補專業,正式走進各大院校中,并于今年作為體育項目參加亞運會,電競學子可以大方地說,“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打游戲了!”
持證上崗——電競產業的職業化道路
不過,電競專業的學生,游戲玩得越好就越優秀嗎?當然不是,無論上什么專業,學生必須要修夠國家規定的學分,才能拿到畢業證和相關技能證書,順利畢業。并且電競專業并不是教學生打游戲,也不是為了培養職業玩家,此專業更多的是圍繞電競的培養相關配套人員,例如賽事組織、策劃運營、節目制作、賽事解說等,隨著電競賽事常規化的開展,電競職業化道路也隨之開啟。
隨著電競愈發規范化,2021年2月,電子競技員這一職業標準,千呼萬喚始出來,在這份標準中,電子競技員的職業有了明確定義:從事不同類型電子競技項目比賽、陪練、體驗及活動表演的人員。
此外,該標準還將電子競技員劃分為5個職業技能等級,分別是五級/初級工、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一級為最高,并規劃了每一等級應具備的職業技能,電競從業者想要進行評級,需參加理論知識考試和專業能力考核,成績皆達60分及以上為合格。
電競產業爆發增長
數據顯示,疫情期間,我國電競產業整體表現逆勢上升,用戶數量將突破5億人,其中女性和45歲以上人群占比增速提升。縱觀全球電競行業,在2020年里,中國以3.85億美元和高達35%的占比貢獻了最大份額,首次超越北美,成為最具商業價值的電子競技市場。
在未來,電子競技將會與人們的生活進行更深度地融合,創造出眼花繚亂卻好奇的價值。現在,我們有了電競椅、電競小說、電競IP影視劇、電競酒店、電競網咖、電競體驗館...好像萬物皆可電競。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電競甚至能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復蘇和文化交流提供動力。
電子競技作為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那超越時空限制的特點,正在將人與人,人與物都連接了起來,賽事還是精彩紛呈,回憶依然猶新,一切如故。
2003到2021,電競走過了十八載,就像人到十八終于成年,它走進了更廣闊的天地,開始自己的綻放,“全域競放”并非遙不可及,相信未來隨著電競職業化道路越來越遠,電競從業者的未來也會越來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