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競技被正式歸為體育項目,越來愈多對游戲感興趣的孩子都被吸引了目光,甚至有不少都躍躍欲試,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引起了許多家長的擔憂,在他們看來,電子競技仍然不是一個靠譜的行業。
孩子學電競有出路嗎?這是大部分家長的疑問。
電子競技與網游的區別
家長們有這個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電子競技自誕生開始便與被社會和家長視作“精神鴉片”的網絡游戲捆綁在一起。
然而事實上,雖然電子競技依托于網游,卻重在競技二字。
網絡游戲主要是在虛擬的世界中以追求感受為目的的模擬和角色扮演,電子競技則是在信息技術營造的虛擬環境中,有組織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
電子競技倡導的理念是陽光游戲,完全是真人對抗,比賽時間很短,跟網游有本質的區別。
電子競技市場快速擴張
雖然電子競技被歸類為體育項目不到三年時間,但卻廣受年輕人的關注,行業蓬勃發展。
就在月初,中國戰隊EDG獲得2021年(第十一屆)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冠軍,受到全球廣泛關注,國內官方直播觀看次數達1.5億次。
截至11月9日,“EDG奪冠”詞條閱讀量高達32.6億,討論量401.2萬條,成為廣大青年的熱議的話題。
電子競技雖然備受爭議,但它正成為影響一代人的新興文化符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勁頭和消費潛力。
2020年,中國電子競技行業整體市場規模近1500億元人民幣,其中移動電競市場規模占比為51%,預計2022年整體行業規模將達2157億元。
電子競技從業人員的出路
很多人將從事電子競技的人員定義為電子競技運動員,然而電子競技團隊本身規模不大,而且能成為冠軍的機會太渺茫,更何況電競運動員還是個青春飯碗,因此認定學電子競技沒有出路。
這種想法太過狹隘了。
電競運動員固然是電子競技行業核心組成之一,王者榮耀的QG、AG超玩會,英雄聯盟的IG、EDG等知名戰隊中的職業選手都成了各自領域的佼佼者,不僅有著豐厚的薪金,還深受玩家追捧。
但是除此之外,電競教練、電競主播、游戲解說、游戲開發測試、電競活動策劃者、電競大賽組織者都是電子競技專業的就業方向,甚至還可以經營電競俱樂部,經營游戲裝備等等。
以往的職業選手退役后有選擇做教練、主播、解說……
電子競技行業千億級的行業規模,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學電子競技不愁找不到工作。